登录 | 注册
中华洪氏论坛、团结姓氏兄弟、振我家声、兴我中华!
中华万家姓 >> 中华洪氏论坛 >> 家谱分支 >> 浏览主题 版主
 
 新闻公告   源流古迹   家谱分支   姓氏人物   姓氏企业   芳 名 录   姓氏取名  全部分类
  主 题: 宿松县 洪岭人的历史 已阅:2962 / 回复:0(楼主)

洪姓是佐坝第一人口大姓,人口6251。据2011年合修《洪氏宗谱》介绍,洪氏始祖系共工氏,是炎帝后裔,后人奉为水神,约至东汉,后裔避仇迁居敦煌,改为洪姓。洪氏宗谱创修谱序称“洪氏之先系出姬姓卫大夫弘演之后,唐时避高宗子讳始易洪以为姓。”(洪氏发瑞有六,主要是共工、姜、弘。)

洪氏一世祖名“普”,生于143年2月1日。

洪氏郡望为敦煌郡。敦煌郡,汉武帝元鼎六年置。在今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。洪氏堂号为三瑞堂。三瑞堂”,源于皓公及三子“适、遵、迈”。堂联,“凤阁家声远,銮坡世泽长”;“三陪凤阁家声远,四上銮坡世泽长”也出自该公。皓公为杭州姓祖。

宿松洪氏一世祖名“夔”,系洪氏42世,居鄱阳桃家渡瓦屑嘴,三个儿子,在元末明初兄弟三人迁居,福三公居湖北黄梅,福六公、福七公迁宿松。福六公居长铺,福七公居北浴深山马场西南。

福七公(1339—1402年),葬北浴。他的儿子舜仁(1378—1440年),再迁罗谷“下五庄”,葬白门楼老坟峦,定居佐坝白门楼。孙子渊(1414—1445年),玄孙“钟”居洪家岭,“钧”居白门楼,“銮”居栗树峦。

由此可知,洪姓大约1440年前后到佐坝,至今近600年。

洪德厚老书记说,宿松始祖兄弟四人,福七公、福六公、福三公、福康公,白门楼属福七公支下。

洪氏先居李家峦,三世祖婆主持做白门楼。“一夜三箭楼”,老书记说,做白门楼时一位白胡子白衣老人路过,三世祖婆给他煮一碗白面,里面几个鸡蛋。三世祖婆出来时白衣老人已走,三世祖婆急忙追赶上前问,“我这屋怎么做?”老人说:“我已给你架过地的,你快回去,我坐过的凳就是堂屋座向,我的碗筷子就是大门朝向,你叫匠人照着下线就是。洪氏有福,日后兴旺发达,碗然凳然,如果移动了,我回去也枉然!你宅心仁厚,必定大富大贵。”祖婆细看白衣老人仙风道骨,说话间飘然而去,转眼不见了。祖婆以为神人,故名白门楼。

白门楼老堂屋前有祖婆介绍。三世祖婆张氏是福七公孙媳,希贤公遗孀,讳玉清。满腹经纶的希贤公赴南京考试途中病故,腹中有子,书僮伍伯跟随主母来到白门楼。三世祖婆年轻寡居,一子,一孙,建白门楼后亲见五曾孙,果然人丁兴旺。而今洪姓人口6000余人,是佐坝第一人口大姓,都是张氏玉清祖婆的后代。

祖婆姓张,讳玉清,生于明永乐14年(1416~1497)活了81岁,她遗腹子即四世祖懋堂公。

白门楼的祖堂建于清光绪年间,16世祖秀公荣中武举,慷慨出资扩建一进三重的祖堂,正门上嵌“敦煌世家”四字,称“下五庄”第一堂,1966年文革中被毁。

洪岭祖堂称“洪氏直庵祖堂”,初建是三间草房,清光绪16年(1890年)扩建,2005年捐资10万、集资4万重新建修。一进五重,坐西朝东,占地面积700多平米,前有明塘,后有虎岭,与央山遥遥相对,显得格外雄伟壮观。为宿松县一级保护文物。

洪七公13世孙(1707~1765),生活在康乾盛世,少年丧父,刻苦攻读,乾隆壬辰1762年走京应试,闱主司阅其文称奇,揭榜时不见其文,安庆知府郑时庆赐“品端学萃”匾额。匾额后被作黑板用。

石冠群,享受县级待遇。曾任佐坝区委书记,阅历丰富,博闻强记,他告诉我说佐坝洪家拳源于岳家拳,共九部,即大洪拳、小洪拳、母子拳、基步绵拳、西浪阁、破拳、五枝梅、关步绵拳、游盆子。


作者:浮夸 (2013/4/16 22:12:24)   回复此贴


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,请 登录 注册 发贴.


当前在线:共1人 会员0人。列表: 游客
本论坛网络实名:中华洪氏论坛  执行时间:1,680.7 毫秒
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 中华洪氏论坛、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
Copyright by www.10000xing.cn   中华万家姓   天驷文化
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